福特级:堆钱堆出来的“怪兽”。美国福特级航母,最新“杰拉尔德·R·福特”号(CVN-78)2017年服役,官方公布造价130亿美元,加上一堆研发、升级、改来改去的开销,总价早就蹿到150亿美元甚至往上。想象一下,人民币一算得一千亿左右,就这么一艘船。 都知道美国军工爱玩“花里胡哨的新科技”——电磁弹射、电磁拦阻、双波段雷达,想啥有啥。电磁弹射,直接一波带走,快、省、弹射量大。但新技术出问题谁也挡不住。福特级服役这几年,电磁弹射系统故障一出再出,维修也烧钱,美国海军被迫“砸钱救场”。 动力系统是核动力,装了两座A1B核反应堆,想跑多远跑多远,不用加油。但反应堆从设计到装上,从运行到报废,每一步都是天价,后期处理核燃料,环保、安保、人工,费用不敢算。发展方向高大上,代价也是真实到骨子里。
这么个庞然大物,满载10万吨、长度333米,载75+舰载机。材料、钢铁、电缆、专用设备、船坞、人工——随便一样拎出来就是大工程。更别说美国用的是私人军工,有外包就有利润层层加码,美国工人年薪6万美元多,福利还不低,“每造一天都在花钱”。 福特级航母花钱多,但美军是真有用,它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底气。 翻过来看中国福建舰。这是咱第一艘真正意义上有“弹射”功能的航母。2022年6月下水,网上说,福建舰造价在300亿人民币左右,折成美元40多亿,可跟福特级150亿比起来,价格直接打了三折。
有人会疑惑:这差价咋来的? 一样有电磁弹射,但路线是自主研发,设备国产、工艺国产、工人也是自家人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,研发周期短、试验多,摔打出来的成果,省了不少钱。电磁弹射的稳定性也是实锤背书,不像福特级“新瓶装旧酒年年修”。 动力系统用的是常规动力——虽然续航没有核动力帅气,但常规动力造价就是便宜,后续维护成本也低。既然目前区域威慑、防御为主,不需要傲娇的远洋长征,性价比直接拉满。 船体尺寸小一点,8~8.5万吨,能带60+舰载机,该有的都有。设计干练,不像福特级啥都堆,中国搞航母,有什么用什么,能省就省,确保不浪费一分钱。
咱的江南造船厂,国企全链条操作,配套企业都是兄弟单位。中间赚价人家就免了,效率比美国高得多。工人平均年薪1.5万美元,跟美国6万美元差着不是一星半点。千人团队扎扎实实干几年,成本低、进度快。 这一番操作下来,福建舰确实不是省配顺策略,两弹一星心态,核心技术全拿下,钱却花得很“克制”。
美国思路就一个字:堆。啥最贵、啥最新,福特级就要啥。有多少预算,全给它烧进去了——科技、装备、材料,全线拉满,缺点就是造价每年还得往上加。福特级刚上军演,媒体就爆出来弹射系统还没完全可靠,拦阻装置也爱尿性。别看总造价爆表,维护补丁什么的,还都得单算! 中国路线非常“务实”:先把主力装备搞成,疯狂测试磨练。你能用的电磁弹射,咱能用,咱的核心技术已经国产。核动力呢?再等两代,先把最难的造船和弹射核心技术吃透。福建舰是弹射航母的开端,不是终点。
美国航母是全球部署、进攻型,必须能跨太平洋、横大西洋。中国航母目前以周边防御、威慑为主,没必要搭天价硬件。 还有个社会经济背景。美国造航母,工人工资高、各公司之间层层外包,不差钱但效率低。中国国企合围,标准化管理,供应链把控,一分钱都抠着花。别看美国技术领先,真正“造一艘吃一堆”,中国“造一艘练一手”。
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