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到2025年易策略,建成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
■到2026年,基本构建哨点医院、监测站点、网络实验室3张主动监测网
■到2027年易策略,实现县级传染病疫情苗头信息综合监测报告全覆盖
■到2027年,实现8小时内百种以上已知病原筛查、24小时内未知病原识别及48小时内变异溯源精准分析
健康报讯(记者 郑纯胜)近日,浙江省疾控局、省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《浙江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高质量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旨在进一步夯实“平时防得住、关键时候顶得住”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工作基础,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高质量创新发展。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基本形成多渠道监测体系,建成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;到2026年,基本构建哨点医院、监测站点、网络实验室3张主动监测网,“人工智能﹢”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升;到2027年,基本建成多点触发、反应快速、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,疫情早期发现、科学研判和及时预警能力达到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。
《行动方案》明确了五方面重点任务。一是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制机制。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,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制度,优化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易策略,建立以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、以哨点医院为重点的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医疗机构监测预警体系。2025年建成省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中心,2027年各市建成市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。
二是开展传染病疫情综合监测。优化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网络,完善传染病主动监测网络,建设重点人群监测网络,优化行业协同监测网络,统筹做好传染病有关监测。2025年,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全覆盖。到2027年,实现县级传染病疫情苗头信息综合监测报告全覆盖;实现口岸城市境外输入重点传染病早发现闭环管控全覆盖。
三是强化传染病疫情风险研判预警。做好风险评估,开展疫情预警,强化应急响应。疾控机构常态化开展风险评估,提升精准研判能力,省级每周、市级和县级每月开展1次日常风险评估,重要时间节点或日常评估发现异常时开展专题风险评估。疾控部门联动多部门每年开展风险会商研判不少于2次。
四是深化传染病监测预警数智建设。推动监测预警平台应用、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“人工智能﹢”应用。推动“人工智能﹢”在监测分析、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等领域的应用,构建高质量传染病数据库、知识图谱库和模型库,依托智能体提升监测预警能力,自动捕获异常信号并预测预警。
五是提升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能力。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,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早发现能力,提升病原微生物检测“一锤定音”能力。到2027年,实现疾控机构、医疗机构和重点部门监测预警人员培训全覆盖;实现8小时内百种以上已知病原筛查、24小时内未知病原识别及48小时内变异溯源精准分析。提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首诊发现能力。
《行动方案》要求,加强组织协调易策略,落实政府主体责任,将传染病监测预警纳入政府重点工作,夯实属地、部门、单位和个人“四方责任”。强化科研支撑,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和传染病监测预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认定。强化评估指导,推动工作落实,推广典型经验做法。
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