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直新闻消息,8月底,中美经贸博弈又迎来一个新节点。中国商务部副部长、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带队去了美国生讯网,跟美国财政部、商务部以及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展开新一轮会谈,聊的当然是经贸关系,还有两国元首之前通话达成的共识。
有意思的是,就在这场关键谈判开始前,不少国际媒体纷纷用“创5年来新低”来形容中国从美国进口能源的大幅下跌——怎么说呢,不光液化天然气进口归零,原油也归零,就连炼钢用的煤都从原先每月135万吨,跌到“每月连1吨都不到”。这场景,简直是把当年贸易战时的“能源反制”戏码又重演了一遍。
说美国“终于尝到苦果”,可不是随便调侃,而是实打实的现实。美国的能源出口商原本把中国当成最大买家,现在可好,订单几乎一夜归零,只能眼睁睁看着俄罗斯、沙特、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抢占中国市场。就拿天然气来说吧,中国今年7月自己产的天然气同比涨了7.6%生讯网,管道气进口也增了4.8%,主要靠的是俄罗斯的“西伯利亚力量”管道。中俄能源合作越来越紧密,油气进口大幅增加。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企业呢?只能转头去找日韩和东南亚推销库存,有些新项目甚至不得不推迟投资。美国能源行业的分析师都急得跳脚:要是真丢了中国市场,新建出口设施的投资回报周期恐怕得拉长五年以上,搞不好还得亏本!
有人说,中美不会彻底“脱钩”,毕竟谁离不开谁。这话有一定道理,但只说对了一半。中美确实是彼此最大的市场之一,但“互相需要”不等于“就得无条件忍让”。实际上,之前好几次想用加征关税逼中国开放稀土、半导体和高端制造市场,结果中国一次次用实实在在的进口调整回应了他。
这一轮能源进口“归零”背后,其实是中美经贸博弈底气的变化。中国不光加快能源自给生讯网,还把采购渠道铺向了全球。俄乌冲突爆发之后,俄罗斯油气价格大降,中国从那儿进口的油气同比涨了接近三成。沙特、伊朗、卡塔尔这些中东国家,也纷纷向中国市场靠拢。结果就是:美国的原油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市场份额大幅缩水。更有意思的是,拜登和特朗普其实都在私下争取中国市场——特朗普甚至见韩国总统李在明的时候主动放话“愿意访华”,还罕见承认“中方手里有筹码”。这话要是放在几年前,你根本不可能从强硬派嘴里听到。
不过,光嘴上说好话没用,实际行动才是硬道理。美国这边呢,一次次出尔反尔,刚签完“第一阶段协议”转眼就不认账。2024年特朗普重回白宫,又老调重弹拿“贸易逆差”说事,还想把高关税给常态化。但这一次,中方态度非常坚决:既然协议说撕就撕,那我们何必在能源这种战略物资上再给对方钻空子?暂停进口美国能源,不只是“贸易反击”,更是在提醒美方:你的信誉是跟利益绑在一起的,想要中国市场,就得拿出真诚意。
眼下,中美第四轮经贸会谈马上就要开始,90天的休战期也进入倒计时。中国代表团这次去美国,绝不是“做做样子”,而是有备而去。对美能源采购“归零”,就相当于提前亮出了底牌,让美国不得不掂量自己的基本盘。要知道,美国那些农业和能源出口大州,正赶上国会中期选举筹备期,特朗普和拜登谁都不敢轻视。而这些州的能源和农业游说团体,恰恰是推动白宫让步的重要力量。
有意思的是,美国嘴上喊着“对等关税”,背地里却一边拉拢日韩和东南亚填补中国市场空缺,一边还得防着中国跟俄罗斯、沙特这些国家签大单。如果美方继续“把协议当废纸”,中国完全可以把能源“归零”当成常规操作。说到底,美国不可能单方面赢下这场博弈——真想赢,就得按规则来。王毅外长说得特别明白:“如果执意要打,我们奉陪到底;如果准备要谈,就要平等尊重。”这可不是客套话,而是实实在在的底线警告。
中美贸易战打到这个份上,很多人还在问:到底谁能赢?要我说,这场比赛根本没有绝对的赢家,比的是谁能撑得住、谁真正掌握主动权。中国用能源“归零”这步棋告诉世界:关键时刻,我们也能主动出牌。而美国尝到的苦果,恐怕才只是刚刚开始。
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